????????近年來,中國膜產業的產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了同期中國GDP的增長速度。2014年中國膜行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預期目標,預計“十三五”末中國膜產業產值將達3000億元。可以說,中國的膜時代即將到來。?
????????隨著環保產業的利好政策頻出,作為與民生相關的污水處理業的投資熱情高漲,其中,膜技術作為污水處理行業的新技術,應用的范圍正逐步發酵,市場空間也進一步將被打開。?
“在我國,因為水的問題比較嚴峻,因而膜技術在水處理領域應用發展得比較快,尤其在廢水處理特別是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有廣闊的前景。”環境保護部華南環科所相關負責人說,膜法水處理市場前景光明,在現有的污水深度處理工藝中,膜處理方法是相對成熟的技術。
?
業內人士左志方表示,“十二五”時期,膜法污水處理市場年均容量將達到76億元,如若開啟飲用水市場,則將進一步擴大膜市場的成長空間。
?
逾500億市場在望?
業內普遍預期,《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式出臺后,意味著國內“治水”將開啟新局面,這個“新”字首要體現在無論工業還是市政污水處理均要執行更高的排放標準,而要達到這一標準,無論是新建還是既有污水處理設施均需引入更符合標準要求的治污新工藝。?
長期以來,活性污泥法一直占據國內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主流。即使近二三十年以來,隨著國家對污水處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出現了缺氧-好氧法、氧化溝法和序批式活性污泥等一系列被較快推廣應用的新技術,但據業內專家介紹,這些技術事實上仍屬于活性污泥法的衍生技術,其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僅能達到國家一級B 以下標準。這顯然已越來越無法適應不斷提升的污水排放標準的節奏,因此,具有更優出水水質及穩定運行效果的膜法工藝開始逐漸被污水處理廠所引進。?
中國膜工業協會秘書長尤金德指出,以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為代表的膜處理工藝用膜過濾取代傳統工藝中二次沉淀池或深度處理中的砂濾池,從而達到更優的出水水質。此外,膜法水處理工藝還擯棄傳統工藝建污水處理廠項目占地面積大,處理污泥量大,所用設備運營維護成本高等劣勢,在近年來與傳統工藝的競爭中,已從零開始逐步取得近5%的市場份額。
?
膜法工藝在污水處理領域的用武之地將會越來越廣。據了解,在“水十條”所涵蓋的“清潔城市”篇章中,“推廣應用高性能膜處理技術”有望寫進“城市水體治污技術路線”相關段落中,而這也預示著膜法工藝在污水處理市場的春天將全面開啟。?
業內人士介紹,在政策力推下,未來5年我國將累計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能力0.3億立方米/日,累計改造升級0.9億立方米/日,假設膜工藝在增量市場中應用占比平均達30%,則到2018年膜工藝在污水處理領域的市場規模可達578億元,占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的20%左右。?
尤金德表示,MBR膜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市場占有率要想由當前的5%提升至5年之后的30%,盡管前景可期,但仍需要以低成本優勢不斷獲得市場的認可度。他指出,從現狀來看,膜工藝水處理技術的成本優勢已經凸顯。?
四大不足待破局?
盡管近年來國內膜產業高速發展,但是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長陸曉寶認為,行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有些低端膜產能過剩、行業內良莠不齊、競爭不規范、高端膜研究不夠等。?
對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顯珠認為,中國膜工業同時存在四大不足。一是發展基礎不夯實,主要體現在高端膜材料、膜產品和制膜設備過多依賴進口。在原材料方面,聚砜、聚偏氟乙烯、聚醚砜及食品級聚氯乙烯等制膜材料50%—70%依賴進口;在膜產品方面,反滲透膜、納濾膜、氣體分離膜、血液透析膜、特種分離膜大部分依靠進口;制膜設備程度低,生產能力和技術精度相對較低,國內大型制膜生產線設備多由國外進口。?
二是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國內膜企業規模偏小,自主研發能力弱,雖然膜技術科研成果較多,但多數實用性不足,影響力也較低,與國外差距較大,核心技術和生產設備仍然受制于人,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創品牌、爭市場。?
三是融資渠道不暢。膜產業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技術研發和工程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然而在信貸方面,銀行對中小膜技術企業的投資偏好較弱,其嚴格的審批制度也不利于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在直接融資方面,中小膜技術企業也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同時,社會資金參與投資的渠道不暢。
?
四是產業環境有待改善。行業標準欠缺,企業和產品龍蛇混雜,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形成惡性競爭,企業水平、產品品質、工程質量難以保證;第三方檢測平臺較少,檢測平臺僅有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產品質量評價缺乏依據,同時對外出口也難以獲得認可。?
鑒于行業存在的相關不足,膜行業在未來發展中將集中精力進行突破。
?
宋顯珠表示,要實現“十三五”中國膜工業產值翻番目標,行業需要采取一些列保障措施。?
首先,鼓勵支持技術創新。依托骨干企業,示范建設幾家國家級技術中心、省級技術中心;支持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創新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技術開發模式,加強聯合攻關,加大投入力度。?
其次,優化企業規模結構。形成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支持骨干企業組建大公司或企業集團;支持和引導百家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形成良性合作。
?
另外,制定完善膜行業標準。健全膜產業市場準入制度,完善膜產品和工程企業資質認定和特許經營權制度;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完善膜產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協會和相關聯盟的作用,開展企業信譽和產品質量管理;積極借鑒引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推動膜產品標準修制定。?
同時,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利用中央財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等;綜合采用財政投資政策、稅收優惠政策、融資優惠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多種政策;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膜工業市場;探索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形式。?
轉自:中國氯堿網發布